Photo by Emily Morter on Unsplash
相關文章:【德文學習血淚史】前傳(上)
風險管理和「抛帽子」哲學
Photo by Jennifer Regnier on Unsplash
講起『求職』這個問題,爲什麽我說半工讀永遠都稱不上是辛苦呢?因爲我試過找不到工,坐吃空山的滋味。你試過了,不會投訴半工讀辛苦。
要熬過這段時期,並不輕鬆,我當初抱著的,是『抛帽子過墻』的信念。
我翻看七年多前,即來到德國半年左右,自己寫下的雜記。有一篇寫在艱難的時間:德文還沒有學成,盤川快要散盡,當時在生活各方面都嚐到失敗的滋味。在一個漫長的晚上,獨自消化自己憂鬱的情感,坎坷非常…
不過我從來都抱著這樣的宗旨… …但我知道人生的機會幾何,我先去做。每次都是要命的辛苦,把我折磨到崩潰的邊緣,但是每一次都有如蟑螂被追打至體無完膚後,明天還是看見他在廚房的暗角出現。你知道鄰家女孩漂亮,就先把帽子拋過鄰家的欄柵,然後想盡辦法爬過去撿回來,那麼你就自然可以一睹伊人風采。…
…我堅決拒絕被感情控制我的行動,就算辛苦,就算傷感,我走進浴室,洗一個熱水澡,出來了,我還是繼續上網找工作,然後繼續讀德語,因為我的理性讓我從頭到末都知道,給苦痛一些時間,就可以變成你的力量…
畢竟是接近八年前的札記,幾乎十年光陰,現在回看,感覺已經很陌生。扮滄桑這些事,原是十幾歲少年的專利,所以也不會說什麼感觸良多…在此分享這段雜記的目的,第一是希望大家要引以為戒:我當初都是十分天真地假設一切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 — — 來德國肯定有機會找到工作啦。在香港還特地去考一趟普通話,以為可以兼職做補習老師,再不然可以去餐館打黑工呀,去工廠做工人呀,等等等等。此等想法,就是大膽假設一切會順利,其實十分危險,家庭觀眾切勿模仿;
第二我想大家從中有所得著:我當初寫的這一段『抛帽子哲學』,驟聽很玄,但確實不是亂嗡當秘笈,這真真正正是我當時最堅決的信念,直接驅動我去做很多『為求賺錢,不擇手段』的事情…其實就是不知廉恥地不停求職,寄電郵,聯絡所有能夠提供工作機會的人等等…最後,我甚至連『試藥』都試過,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學德文,情況亦相近,考TestDaF之前,兩個禮拜近乎閉關式的修煉,我現在想起都覺得誇張。
不過,如果不是當初自己把自己置入接近走投無路的境地,我又如何可以演變成一個求職,面試的『專家』?這個『Throw your hat over the fence』的故事,我在網上看過一次,就『荼毒』了我的心智了。現在回顧,有幸當初自己一開始經歷挫敗的時候,確實有咬緊牙關,一直堅持不可以因為挫敗感而影響自己的行動。沒有這個小小的故事,我在冒險之際,可能沒有那麼大的決心,分分鐘在艱難的關頭,想會『輸少當贏』,投降回港。
你可能覺得我馬後炮:其實我當初不是盲目忽略這些風險的,而是有一套自己的賭博策略,我開初在『後腦』深處(Hinterkopf,德國人的說法是也),其實有鎖起一個『Murphy Plan』,計劃好一旦在德國遇上真真正正無可克服的逆境,會如何善後。我仍然如此膽粗粗去計劃和行動,其實就是把其他舒適的選項都狠心地刪去了,把自己當成賭局的籌碼。
退後一步來説,就算這種『自封後路』的計劃,沒有磨煉出實用的技能,就光說試藥這一個『逼出來』的經歷,次次講起,都趣味盎然。所以,來到德國之後,不要貪圖『安逸』,避開自己覺得有困難的範疇,及早開放自己的心扉,全力開始攻克『三座大山』— — 德文,文化相關的技能(比如求職方法)…最後也不要忘記:讀書!尤其要考慮一下你自己專業技能在德國的走向和處境。來到德國,一開始的生活都不會太輕鬆,不過往後一定會有收穫!
如此『玩殘自己』,值不值得,你來德國之前,請先三思。事實是:如無必要的話,不要這樣折磨自己。先在香港努力讀好德文,儲起一筆充裕的資金,比起我冒險的方法,好上百倍。
還好,我夠符祿,把自己當成籌碼,有幸賭贏。船到橋頭,沒有自然直,但是『坎坷過後有艇搭』,幾年過來,無穿無爛,成功生還。
後話:『Throw your hat over the fence』的故事,我讀的版本,是傳記,不是虛構出來的版本。可惜,我讀的版本,已經找不回來了…不過既然找不到,就讓我在這裡寫自己的故事吧!希望可以延續這個故事的精神。
後生仔,捱下啦?所謂「收入」
Photo by Luis Quintero on Unsplash
說了好久半工讀,一路都圍繞學生這個身份,我們來轉一轉角度 — — 假設你現在想來德國工作,如果不是公司安排轉到德國工作,或你自己本身已經是身居要職的金融才俊,IT專才,而德國人必須要你的專業技能,那麽你的收入通常會比在香港打工低。
這個是事實:香港人的收入中位,比德國人高。在德國要繳付重稅,大家都知道,所以收到工作合約之後,看見的數字可能十分可觀,到計算了稅後的收入,就會驚訝那種落差。
這是一個我個人認爲香港人經常錯誤聚焦的問題:我在香港賺的錢比在德國多,職位比在德國高,所以我不想去德國。很多人見到德國公司的出價,就反問自己:爲什麽我還要到德國工作呢?人望高處,水向低流,特地換一份薪酬比之前差的工作,明顯違反直覺。
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爲生活不衹是爲了一份人工。而人工,也不祇是每個月由雇主存入你戶口的一個數字。這個道理十分顯淺,但是我這樣說,好像我不吃人間煙火,食米唔知米貴。
『揾食呀大佬!』錢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但是你要問一問自己,錢爲什麽那麽重要。
對我來説,賺到錢,可以幫我過舒適的生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保障我和家人的將來。如果你在追求的過程,就要一直放棄自己的生活的話,這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嗎?我覺得很多在香港的年輕人(假如我還留在香港的話,就會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有一個問題:我們整個人生都在為將來打算。不只是年輕人捱下啦,是從小到大都要捱。
你想一想,我們不是整個人生都在『捱』嗎 — — 小時候讀書,老爸跟我們說:你現在努力讀書,將來讀大學,賺大錢,就有舒適的生活啦!捱一捱吧!好,你咬緊牙關,跟這個教育系統搏鬥一下。
到你畢業之後,收入可能僅僅足夠糊口,每月收入大半用來繳租,唯有節衣縮食,九成按揭,供一個豆腐潤單位。『買磚頭是最好的投資,有自己地方,是夢想呀!捱一捱吧!』加班,不去旅行,斗零都計到盡。
到你年老的時候,樓剛好供完,樓價已經瘋狂得可怕 — — 兒子結婚了,還買不起樓,所以爲了下一代,祇好再捱一捱吧…
終於都不用捱了!時間就是你躺在棺材之時 — — 噢不對,香港現在也沒有人負擔得起棺材,應該說是你火化之時。
後生仔,捱下啦?這句說話,比粗口更難聽。你可以話我無大志,吃不了苦,我的理想,不是發大達,只不過是想安安份份,打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住在一個給人住的環境,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地方。月尾在戶口出現的數字,多多少少,反而不太重要。德國不是天堂,但偏偏香港就是接納不到這種卑微的平庸。
你來德國,又是為了什麼?
延伸閱讀:
此為石賈墨之原創文章,轉載前請事先徵求授權並註明出處 www.stegermatt.de
想知多啲有關課程嘅資料?即刻Click入嚟呢到睇下啦!
歡迎隨時聯絡我了解更多
WhatsApp: +4917695274920
Signal: +4917695274920
Telegram: @Stegermat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