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象,揸枝槍,去打仗,打唔贏,返屋企食碗辣椒醬」。
這片段是去年年中拍的,當時兒子還沒有三歲,很多東西都未懂得講,但我教他講「大笨象」童謠,他竟然琅琅上口。
不好意思,我的版本是「打唔贏」,而且不是「返嚟」,是「返屋企」。什麼版本,對不對,也不重要啦。反而我教他講的時候,除了純粹好玩,不禁也問自己一個問題:「教佢講嚟爲乜?」
今次繼續逸議漫漫,多謝大家支持!——不呃你Like,只望你留言,讓我有跟讀者交流的機會!
上一次講到「融入」的問題,要大家做一個思想實驗,讓大家思考在德國應否慶祝農曆新年。今次逸議漫漫,還有另外一個小課題:到底香港人子女在德國成長的話,父母應否跟他們講廣東話?
同樣地,爲了瞭解這個課題,不妨再跟我在腦海中重新出發。
「爲了讓我的子女更容易融入德國生活,我會爲他們營造純德語的語言環境,不會跟他們講半句在德國沒有用途的廣東話。」
「爲了傳承廣東話,香港文化和身份,我會避免跟他們講德文,堅持跟他們講自己家鄉的語言,自己的母語——廣東話。」
跟上次一樣,先假設一下你會怎麼回應以上的兩個講法。你慢慢想就可以,我先跟你講我自己怎麼得到這個「融入與傳承」問題的答案。
我是一個工程師,自然是一個熱愛自然科學的人,而我唯一的偶像是愛恩斯坦。他在1954年給朋友回信,信中寫道:If something is in me which can be called religious then it is the unbounded admiration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so far as our science can reveal it.
他的「宗教」,竟然也出自科學對世界的揭祕。著名生物學家道金斯在《解析彩虹》(Unweaving the Rainbow)一書中也有講過,自然界本身已經這樣神奇,與任何的宗教故事相比起來,都只會顯得後者黯然失色。
我好喜歡他們的講法。科學是客觀事實,但每個人都總有一些無需解釋就自然深信不移信念。所以我跟很多人一樣,是一個沒有宗教(Religion)但有信仰(Belief)的人。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信仰的一部分。
仰望漆黑的夜空,充滿未知和憂鬱的情感,但望到大小光暗色彩不一的漫天繁星,就讓小如微塵的人類知曉宇宙浩瀚之美;
陣陣驟雨,天公不造美,但雨過天晴出現的彩虹,折射出橫跨天際的七色繽紛綵帶,才會讓我們察覺它背後代表的希望和重生;
生物世界,充滿弱肉強食的淘汰和爭奪資源的爾虞我詐,但走進黑森林,望見漫天松樹,可以巧見一隻害羞的狐狸,地上斑駁的青苔,上面爬著一隻匍匐前進,閃閃發光的金龜子(Maikäfer),旁邊拔地而生,正在綻放的毛蕊花(Königskerze)上,有幾隻笨拙的熊蜂(Hummeln)在上下穿梭…成千上萬的種種生物,在這個地球上共生,成就這個大千世界。
漫天繁星的美,七色彩虹的美,大千世界的美,都是多樣(Diversity)的美。
世界上沒有一種美可以媲美!
繞了這麼一個圈,你就知道,爲什麼我會堅持盡力踏著這輛「文化單車」,在德國和香港之間抓住平衡…
德語我要讓自己考上近乎母語級的C2,但也堅持用香港人角度分析德文,用廣東話傳授德文;
德國人的節日和傳統我都會盡力瞭解,但也要習慣保留香港的習慣,聖誕,新年,統統不放過;
我會說著德語鼓勵兒子跟德國人要多多溝通,但也要他跟我講廣東話,讓我的語言成爲他的一部分。
是的,在德國仍然慶祝家鄉的節日,跟下一代說家鄉的語言,就像踏單車一樣,的確很累人,但是能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表尊重,互相認識,讓自己和家人互成對方永遠的文化探索旅途,確實是太美了。
這不是高舉左翼旗幟的盲目「多元」。文化多元不能只因爲強求多元而存在。我相信,文化範疇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既然這個世界沒有伊甸園,也沒有煉獄:再高的文化也有瑕疵,再低的文化也有值得借鏡的地方。你想想,如果每個人都立刻「完美融入」異鄉,而不是嘗試追求「和而不同」「取長補短」的話,我們的世界會多麼死氣沉沉?
常常有人流露讚美眼神,跟我說:雙語環境成長,尤其是對中文的認識,真是將來成功的基礎呀!
我不知道他們暗地裏是否想講中國崛起,懂得講「中文」,長大後就可以踏上中德經濟的快車。
我當然想他成功,但這不是我想像的成功。
爸爸的「不同」,可能只是你童年劃過的一道異國色彩,長大後就洗去無痕。
爸爸的「不同」,可能只是給你天生混血兒輪廓和傲人身高,讓你輾轉到亞洲做了兩年兼職模特兒。
爸爸的「不同」,可能會給你足夠的文化理解,讓你希望化身成兩地的溝通橋樑,長大後成爲德國派駐香港的外交職員。
怎麼也好,不打緊。真的不打緊。
我渴望的成功,是讓你早早知道這個世界很大,你身邊所能接觸的事物,還有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還有另外一種人,還有另外一種語言,還有另外一種思考模式,還有另外一種價值。
兒子,你要知道,爸爸像一隻大笨象,如何緩慢而努力地融入德國也好,爸爸永遠是一個來自九千公里以外的香港人。
就給你揸住這支槍,管他叫不叫偉大的「傳承」啦,就昂然地爲人生打一場「港德大戰」的仗吧!
P.S. 我渴望你有讀通這句句子的一天!
延伸閱讀:
此為石賈墨之原創文章,轉載前請事先徵求授權並註明出處 www.stegermatt.de
想知多啲有關課程嘅資料?即刻Click入嚟呢到睇下啦!
歡迎隨時聯絡我了解更多
WhatsApp: +4917695274920
Signal: +4917695274920
Telegram: @Stegermatt
Write a comment
Ho (Monday, 14 February 2022 21:25)
始終係母語,會繼續同呀囡用廣東話。
初到奧國時,為咗想佢感受到一齊同佢努力學新語言、令佢盡量減低陌生感、冇咁驚,都會一齊學、睇你啲片�然而,小朋友嘅學習果然係永遠都會超出大人嘅想像,佢返學1個月後,已經可以基本溝通,3個月後已經有啲嫌棄同我哋講德文添�
我明白如果我哋喺屋企都同佢講德文,對我哋學習進度會好理想,畢竟我哋一段日子都唔可以喺當地工作,接觸機會少好多,但始終我哋唔想佢忘記自己母語(加上佢慢慢嫌棄同我哋講德文),所以喺屋企都會同佢講廣東話。
我有幾個外甥喺英國,佢哋聽還好,講已經困難,睇同寫更加唔太可能⋯始終佢哋圈子都係當地人。另外,喺外國,中文被定義為殘體中文同普通話,即使出去學(外甥有嘗試學,但就係殘體字),都係殘體同普通話,呀囡小學可以揀1-2種外語,老師有問要唔要佢學返中文,但就係殘體字同普通話,所以我哋冇俾佢學。
而家佢仍然可以用流利廣東話串嘴+駁嘴,心情真係⋯好複雜����